摘要: 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湘投控股不仅为国企改革“闯出一条新路”,催生了干事创业新动能,还引导和撬动了更多社会资本,充分彰显了国有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 ... ...
本报记者 / 赵春凌
金风送爽,天高云淡。
坐落在岳麓山下的湖南湘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湘投控股”)前三季度成绩喜人。新鲜出炉的统计数据表明,公司各项经营指标表现较好:1至9月实现营业收入27.5亿元,利润总额8.87亿元。
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在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传统周期性行业整体下行的情况下,湘投控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了逆势增长,2013-2016年连续三年在湖南省国资委对监管企业考核中被评为A级,获得“省文明单位”“省国资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南省企业文化建设创新基地”“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诸多殊荣,资产、盈利等各项指标连续三年均名列湖南省属监管企业前茅。
近年来,湘投控股充分发挥国有投资控股公司的政治优势和平台优势,通过深化改革、自主创新,闯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新路子,充分体现了国有企业的责任担当和良好的发展韧性。
履行国企使命
服务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湘投控股是为实施湖南省重大战略而专门成立的一家投资公司。其前身是成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湖南省经济建设投资公司(简称“经建投”)。
作为湖南省政府的出资人和产权代表,“经建投”积极贯彻湖南省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在全省14个市、州投资了400多个项目,涉及农、林、牧、副、渔、煤炭、水利等多个行业。一大批事关湖南形象的“国”字号、“省”字号工程,无不与“经建投”的投资密切相关。如黄花国际机场、张家界机场、五强溪水电站、凌津滩水电站、江垭水利枢纽工程、石门电厂、湘潭电厂、华能岳阳电厂、石长铁路等等。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极大缓解了当时严重制约湖南经济发展的交通、能源等“瓶颈”问题,为湖南经济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2005年11月,“经建投”改制为湘投控股,实现了向一家现代企业的转变。湘投控股不断拓展新的投资项目,同时退出益阳电厂等低效、无效资产,集中资金重点投向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领域,钛合金、微细球形铝粉等新材料领域,创投、基金、期货、农商行等投资和金融领域。通过新项目、新动能的持续注入和资本布局结构的持续优化,湘投控股逐渐发展成为一家涵盖电力、天然气、新材料、基金、创投、期货、农商行、电子信息、酒店旅游、商贸物流等业务领域,总资产达462亿元,净资产171亿元,拥有全资、控股子公司28家的大型国有投资控股公司。
作为一家大型国有投资控股公司,湘投控股近年来努力贯彻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意图,在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民生项目上充分发挥了自身引领和“孵化”功能。
大力发展新兴材料钛,是湘投控股发挥战略引领作用的重要一笔。
钛材是一种战略金属和新兴材料,在军工、海工、新能源、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等领域用途十分广泛。以前,钛工业精深加工核心技术被美、日、俄等少数发达国家垄断。我国钛带卷等精工产品长期受制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一直依赖进口,严重阻碍了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
为解决这一国家级重大战略需求,补足湖南省在战略性新兴材料产业上的“短板”,湘投控股决定啃下这块“硬骨头”。
湘投控股旗下湘投金天集团,以“服务军工、产业报国、强军兴国”的理念,潜心于钛材深加工关键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发展。根据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战略方针,依靠“钛钢联合、产投融合、借网整合”等模式创新,建立了包括145项国家标准及国家发明专利、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知识产权在内的技术创新体系,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创造了国内多个第一,全力打造了“高技术、高品质、高应用面”的高端产品制造创新平台。
如今,湘投金天集团已成为我国具备全产业链的钛金属精深加工重要产业基地,并全面推动了“军工、海工、新能源、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等四大国家战略平台的新材料应用。公司研发的多种型号的钛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工业和海洋工程,公司生产的钛焊管在“一带一路”沿线14个国家参与了32个能源、海水淡化等项目。今年9月23日,在中国(北京)军民融合材料与装备展览会上,湘投金天集团成为轻金属高端制造领域里的一匹“黑马”,展示出的国防装备新技术、新材料、新部件,吸引了诸多关注,成为展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湖南缺煤、无油、少气,能源问题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躲不开、绕不过的问题。2014年,为了推进新能源产业,补上发展短板,湖南省政府决定实施“气化湖南工程”。计划到2017年底,力争管道气化全省14个市州中心城市和66个县市。
按照这一决策部署,需要在不到四年时间里完成2233公里的天然气管道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投资大。
“‘气化湖南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环保工程、发展工程和战略工程”,邓军民表示,对这样一个强省惠民的工程,湘投控股责无旁贷。
没有丝毫迟疑,湘投集团组织精干力量投入到“气化湖南工程”各项工作中。近三年来,克服时间紧、任务重、国家主管网推迟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繁杂、耗时长,征地拆迁矛盾突出、协调难度大等重重困难,不等不靠,按计划加速推进项目建设。如今,湖南省委、省政府规划的蓝图正一步步向前迈进,管道天然气“县县通、全覆盖”的目标正逐步落实。
风投和基金行业是湘投控股发挥战略引领和“孵化”功能的另一重要抓手。近年来,湘投控股相继发起设立省国企改革基金、国投委并购投资基金、中央企业贫困地区产业投资湖南基金,成为湖南省新兴产业投资基金特设子基金的管理人。目前,湘投控股管理的风投、基金规模已达300亿元,有力推动了金融资本服务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发展。
“国有骨干企业在推进自身发展的同时,只有自觉合拍于国家和地方政府重大战略取向,才能内生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企业发展、改善民生保障等多重积极效应。”邓军民对此十分清醒。他向企业观察报记者表示,湘投控股这家企业,就是在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和决策部署中成就了自己,在推动落实省政府重大项目建设中发展了自己,在不断寻求新的投资项目中壮大了自己。
提高政治站位
党建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
湘投铜湾水电站地处怀化偏远山区沅水干流上。今年6月中下旬,湘江、资江、沅江流域遭遇特大洪灾。面对持续暴雨和洪涝灾害,一支由党员干部组成的抢险组,在洪峰到来期间,冒着生命危险连续工作数十小时,共处置重大险情2起,处置一般险情5起,与当地政府部门一同成功拦截失控大型漂浮物9起,有力确保了电站大坝安全、库区稳定,安全度讯。
湘投金天集团下属的湖南金天钛业科技公司是一家自主创新企业。在这样专注技术研发的公司氛围中,很容易忽视党建工作。但公司党委通过“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打造了一支政治坚定、素质过硬、敢挑重担的专业技术骨干党员队伍。副总工程师、党员樊凯率领团队,成功研制多种型号钛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多种重要型号飞机结构件、发动机盘件和叶片,使得湘投金天集团成为湖南省唯一一家航空用高端钛合金原材料生产企业,并成为国内航空钛合金用材三大供应商之一。樊凯也由此被推举为湖南省第11次党代会代表。
这两件事,仅仅是湘投控股开展“两学一做”活动以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小小缩影。
“很多经验表明,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实现党的建设与改革发展同频共振,才能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筑牢根基、厚植优势。”邓军民如是表示。
十八大以来,湘投控股党委始终把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摆在首位,聚精会神抓党建,一心一意谋发展,党建工作实现全覆盖,党的活动与日常管理有机融合,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充分发挥,净化了企业内部生态,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全面进步。
落实管党治党“两个责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公司党委始终坚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突出思想建党,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得到改善。建立健全公司各项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着力解决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问题,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公司党委着力制定和完善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管理办法,规范了动议提名、组织考察、讨论决定等程序,保证党对人事工作的领导权和对重要干部的管理权。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相结合。选优配强公司各级党组织书记,选拔素质过硬的优秀管理人员到子公司任负责人,推进公司党务工作人员和业务骨干“双向培养”,为公司后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积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公司党委坚持党的建设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工作人员同步配备、党的工作同步开展“四个同步”,实现体制、机制、制度和工作“四个对接”。突出党委主体责任,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将党建工作纳入年度述职评议和绩效考核中。强化纪委监督责任,落实纪委书记专职专责,单独设立监察室,聚焦主业,充分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作用。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扎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公司党委认真组织开展“一进二访”,稳步推进扶贫攻坚工作,全力做好湖南省隆回县罗洪镇严胜村扶贫开发攻坚工作。连续两年,扶贫工作在湖南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联合考核中被评定为优秀。
3年来,公司累计投入资金660余万元,落实政府政策性补助资金650余万元,共计1300万元,用于严胜村水利灌溉、农网改造、安全饮水、通村公路延长线硬化和学校修缮及助学等民生工程,同时大力发展艾叶、猕猴桃、油茶等经济作物种植,猪、鸡、鸭等养殖。预计到今年底,全村112户贫困户将全部实现按期脱贫。
锐意改革创新
催生干事创业新动能
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中,省国资委将湘投控股明确定位为“以新能源、新材料等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为主的国有资本运营和投资平台”。面对新的历史使命,如何推进自身改革,实现创新发展,成为摆在湘投控股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我们要继续充分发挥这个平台特殊的功能和作用。”邓军民指出,“要坚持以市场化和业绩为导向,坚持‘投融结合、阶段持股、资本经营’的经营理念,坚持资本经营与资产经营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规范,在规范中提升,奋力打造健康一流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所谓健康就是资产结构优良、可持续发展;一流则是具备核心竞争能力,争做行业一流、国内一流。”邓军民说。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湘投控股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采取了两大关键举措:深化改革,创新驱动。
改革是湘投控股发展的推进器。“敢啃改革的‘硬骨头’,才能更好地承载湖南国企排头兵的发展使命。”邓军民强调。
湘投控股积极主动谋划改革,成立改革领导小组,组织专门力量攻坚,出台了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从优化管控体系、调整产业结构、完善法人治理、推动股权多元化、建立市场化机制等五个方面梳理改革清单,明确了九项改革重点工作任务,主动把公司改革融入全省经济发展战略。
之后,湘投控股陆续打出一系列改革组合拳。
首先,主动瘦身健体,加快关停并转亏损企业,坚决退出价值创造能力弱、资产运营效率低的项目。
其次,重塑公司总部定位和职能。将总部定位为战略决策和资源配置中心,以战略管控为主,围绕“把方向、定目标、配资源、抓考核、强审计”的工作思路,打造小总部大产业管控模式,并推进分类分级授权。
第三,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项目跟投等体制机制改革措施,充分释放企业活力。截至目前,湘投控股已在湘投国际、南新制药等12家企业,实行了混合所有制,引进具备优势资源的非国有资本22亿元。金天钛金、招商湘江管理公司等多家企业已实行员工持股;湖南省冶金材料研究院、湖南国改基金管理公司正在积极探索推进员工持股试点。各项改革工作齐头并进,改革成效初显。
创新驱动,则是湘投控股打造一流竞争力的另一重要法宝。
“在互联网新时代,湘投控股一定要持续不断学习,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紧盯世界前沿技术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并举,打造创新发展的能力,成为创新发展的平台,在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上发挥骨干企业应有的作用,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邓军民指出。
创新驱动具体要如何入手?湘投控股从三个方面抓起。
一是创新发展模式。湘投控股通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资本经营与资产经营相结合,资本投资与资本运作相结合”,充分发挥投资导向、结构调整和资本经营的作用和优势,实现产业集团和金融集团所不具备的功能,推动省属国有资本优化布局和调整。
二是创新投资模式。对于行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的产业项目,由下属基金创投平台以参股财务投资先行“孵化”和培育,待发展成熟后再转由集团控股经营,有效规避行业发展初期阶段的高度不确定性。湘投控股正在推进的南新制药管理层级提升,就是由基金平台持股上移至集团公司进行控股经营。目前南新制药正在积极推进IPO申报。如IPO成功,将成为湘投控股直接控股的上市制药平台。
三是强化技术创新,力争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高精尖。湘投控股将以湘投金天集团、湖南省冶金材料研究院等骨干企业为依托,整合相关创新资源,打造一个集研发、试验、工程、检测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平台;推进一大批有价值的在研项目产业化,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真正实现公司创新驱动发展。
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湘投控股不仅为国企改革“闯出一条新路”,催生了干事创业新动能,还引导和撬动了更多社会资本,充分彰显了国有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党的十九大冲锋号即将吹响,这一次我们还能跑得更好、更快、更远吗?”不久前的一次内部会议上,邓军民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意在提醒湘投人继续保持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
采访中,针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记者提出同样的问题,邓军民对此颇有信心。“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要居安思危,坚定信心,进一步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和投资平台的功能作用,奋力打造健康一流的千亿湘投,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承担更多责任、发挥更大作用!”
的确,在记者看来,作为湖南省属国企中的佼佼者,千亿湘投的梦想并不遥远。因为,湘投人有追梦的情怀,更有圆梦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