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湖南省国资委树新规促改革 “国字号”湘企增值增效趟出新路

bet5365首页百度 www.nnltsw.com 时间:2017年10月18 【字体:
 红网时刻10月11日讯(记者 杨斌 康勇 通讯员 罗江帆)“国企绝不是效率低下的代名词。经过改革、创新、发展,今天的湖南省属监管企业,无论是在降本增效,还是走出国门,无论是国有净资产增值,还是履行社会责任方面都是中流砥柱。”10月9日,湖南省国资委主任、党委副书记丛培模接受时刻新闻专访时,第一句话就开宗明义。

  作为湖南省属监管企业的“掌门人”,湖南省国资委有这样的底气:五年来,在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与企业重组整合、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完成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深化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等方面,湖南省属监管企业改革发展成效显著。

  以数字为证:截至2016年底,湖南省属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到5802.89亿元,较2011年底增长了82.35%;五年来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1018.67亿元,较前一个五年相比增长了32.23%;五年来累计上缴税收528.83亿元,较前一个五年相比增长了5.74%。2016年,省属监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2.86亿元,同比扭亏增利46.91亿元,增长178.72%;今年1-8月,实现利润总额74.87亿元,同比扭亏增利87.16亿元,增长709.2%……

  推动战略重组 让企业聚焦主业“轻装上阵”

  数字不言,草蛇灰线间,却能窥见湖南省属监管企业近年来的发展轨迹。

  2017年9月,丛培模在发表于《国资报告》的署名文章中如是概括:“从湖南的实际来看,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前,湖南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四个阶段:1978-1984年,以放权让利为重点,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1985-1993年,以两权分离为特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1994-2003年,推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战略性调整;2004-2013年,推动以产权制度改革和职工劳动关系调整为核心的国企改革。”

  那么2014年以来,湖南省属监管企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呢?丛培模告诉时刻记者,“自2013年底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湖南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启动了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核心是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通过完善国资监管体制、资本带动和健全制度,提升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如何获取?丛培模介绍,湖南省国资委的做法是,指导督促企业坚持向管理要效益,继续推行精细化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今年1-8月,省属监管企业成本费用增长率低于营业收入增长率2.9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同比上升3.42个百分点。

  诚如斯言。以位列湖南监管企业方阵第一的华菱为例。“国内十大钢铁企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水平为1100吨/人,曾经华菱只能做到561吨/人。近年,通过减员增效、回归主业等一系列举措,现在华菱达到了860吨/人,未来还可以继续挖掘潜力。从整体效益来看,经过‘锻打’的湖南省属监管企业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丛培模说。

  为让企业减债降本促发展,湖南省国资委主导制定了《优化省属国有资产与债务结构实施方案》,指导督促企业采取盘活资产、重组整合、置换债务、资本运作、资产证券化等举措,有效降低资产负债率,减少有息负债和财务费用。华菱、湘电等5户监管企业与金融机构签订了降杠杆合作框架协议。今年1-8月,省属企业融资结构较上年有所改善,平均资产负债率69.2%,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丛培模说,在压缩层级减少法人单位方面,曾经有监管企业层级达到7级,“孙公司、重孙公司满天飞”,现在,经过“撤、并、转”,15户监管企业已将管理层级控制在3级以内,减少法人单位37户、非法人单位50户。

  资本布局优化与企业重组整合方面,湖南省国资委在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移交企业的基础上,整合10户企业,组建了交水建集团;整合4户企业,组建了担保集团;整合9户企业,组建了现代农业控股集团;完成了发展集团与安居投的合并整合、黄金集团与稀土集团的合并重组;正在分类整合政企政资分开移交的科研院所以及新物产、包装、国立等省属企业,分类整合监管企业分散的金融投资、房地产开发、酒店经营等业务。

  丛培模说,“今年底,省国资委一级监管企业还将减少7户,整合至30户以内。”可以预见,经过改革重组,未来的湖南省属监管企业将以明晰的发展思路,聚焦主业做自身最擅长的事。

  清理“僵尸企业”创新分类改革法成效斐然

  “扭亏为盈、节能降耗、降杠杆……”,这些字眼,见证了湖南省属监管企业走过的改革之路。曾经的低谷,也彰显着今天的省属监管企业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

  2015年4月,为落实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深化国企改革工作的部署,湖南省政府决定成立湖南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由湖南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搭建国有资产管理、处置和整合平台,服务湖南省政企、政资分开工作大局。

  “使命是崇高的,工作却是艰巨的。”时隔两年,还有国资委的老人记忆犹新:成立以来,湖南国资公司先后接受17个省直厅局移交的41户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数盈利能力弱,按照我省“僵尸企业”界定标准,将近一半为“僵尸企业”!

  如何让僵尸企业“寿终正寝”?如何让尚有余力的企业“老树开花”?这成为摆在湖南国资管理者目前的一道考题。

  “针对不同的改革议题,设置不同的处置规范,程序要依法依规,职工安置要平稳合理。”丛培模表示。

  面对严峻形势,在湖南省国资委的推动下,通过深化改革、重组盘活,采取规范管理、重组整合、处置盘活、清理退出等措施,稳步推进改革改制,湖南国资公司成功实现扭亏为盈:1至8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6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61亿元,增幅110.71%;实现利润总额1801万元。

  湖南国资公司仅是湖南省国资委依靠制度约束和激励,推行“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的分类改革法的一个样本,其主导的改革整体思路和总体方案,让企业改革改制有了路径保障和可操作方案。

  以产业联盟促发展 牵头搭建合作平台

  除了做好监管者的本职,近年来湖南省国资委还积极推动省属企业、在湘央企以及有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在产业、产品、资本、项目等多个层面,携手开拓市场,强化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业务合作,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这是新常态下,湖南省国资委主动作为,集资源配置和平台召集人双重身份于一体的表现。”一位熟稔湖南国资领域的财经界人士说。

  目前,湖南省国资委正推进长丰、湘电、金杯电缆等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华菱、中联、建工、远大住工、金杯电缆、顶立科技等组建国际化基建产业联盟;指导华菱、湘电、兵器等研发基础较好的企业集团,重点突破一批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开发价值链高端产品及设备,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

  “世界那么大,全球市场那么大,国企、湘企应该去看看,无论是‘借船出海’,还是‘造船出海’,总之要想方设法扎下根。”为此,湖南省国资委推动省属企业抱团“走出去”,建工、交水建、华菱、中联、新天地、黄金等企业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达成合作意向或签署正式协议的项目达70多个;发挥湖南“一带一路”产业发展基金的引导作用,为省属企业“走出去”提供资金支持。

  “下一步,湖南省国资委将在公益和功能性领域,重点推进两大平台建设,即改组组建金融运营投资、国有资本运营、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等资本运营平台,打造公共服务、重要基础设施投资服务平台。在竞争性领域,重点推进‘五个一批’,即转型升级钢铁、工程建设、有色、军工、酒店旅游等一批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和稀贵金属材料、现代农业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金融投资与服务、大数据产业、工程与管理咨询、研发设计等一批现代服务业,整合重组一批产业上下游及行业关联度较高的企业,有序退出一批产能过剩或没有竞争力的产业。”丛培模说。

  丛培模透露,目标就是到“十三五”末,将国有资本集中到基础性、平台性、引领性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省属一级监管企业整合至20户左右,力争1-2户企业进入世界500强,6-8户企业进入中国500强。

  向党建要生产力 联合党媒首创国企党建新模式

  在湖南省监管企业的序列中,很多都是曾经的老军工企业、军队移交地方企业,如长丰、建工集团等,党建工作一直是企业取得良性发展的保障和推动力。

  丛培模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全国和全省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湖南省国资委先后举办(或协同省委组织部举办)4期培训班,对省属企业班子成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分3期启动了“千名支部书记进党校”活动,打造了“湖南国企党建网”和“湖南国企党建APP”,在全国省级国资监管机构层面属于首创。

  “在省属企业层面,全面推行领导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即全面推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由一人担任,党员总经理兼任党委(党组)副书记。”湖南省国资委还配合湖南省委组织部,对18户省管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交流调整,启动了省属企业领导班子(党委、董事会)集中换届。

  党建工作与公司治理和生产经营要实现“两个融合”,实践中如何避免“两层皮”现象?丛培模说,湖南省国资委修订了《省属国有独资公司章程模版》《省属国有全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章程模版》,厘清党委和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其他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实现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

  “将党建工作纳入企业综合绩效考核,省国资委出台了《省属监管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全面推行企业各级党组织抓党建述职评议,围绕生产经营来创新工作载体、搭建活动平台,促进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这也是湖南监管企业党建工作的最大亮点。”丛培模说。红网时刻10月11日讯(记者 杨斌 康勇 通讯员 罗江帆)“国企绝不是效率低下的代名词。经过改革、创新、发展,今天的湖南省属监管企业,无论是在降本增效,还是走出国门,无论是国有净资产增值,还是履行社会责任方面都是中流砥柱。”10月9日,湖南省国资委主任、党委副书记丛培模接受时刻新闻专访时,第一句话就开宗明义。

  作为湖南省属监管企业的“掌门人”,湖南省国资委有这样的底气:五年来,在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与企业重组整合、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完成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深化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等方面,湖南省属监管企业改革发展成效显著。

  以数字为证:截至2016年底,湖南省属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到5802.89亿元,较2011年底增长了82.35%;五年来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1018.67亿元,较前一个五年相比增长了32.23%;五年来累计上缴税收528.83亿元,较前一个五年相比增长了5.74%。2016年,省属监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2.86亿元,同比扭亏增利46.91亿元,增长178.72%;今年1-8月,实现利润总额74.87亿元,同比扭亏增利87.16亿元,增长709.2%……

  推动战略重组 让企业聚焦主业“轻装上阵”

  数字不言,草蛇灰线间,却能窥见湖南省属监管企业近年来的发展轨迹。

  2017年9月,丛培模在发表于《国资报告》的署名文章中如是概括:“从湖南的实际来看,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前,湖南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四个阶段:1978-1984年,以放权让利为重点,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1985-1993年,以两权分离为特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1994-2003年,推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战略性调整;2004-2013年,推动以产权制度改革和职工劳动关系调整为核心的国企改革。”

  那么2014年以来,湖南省属监管企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呢?丛培模告诉时刻记者,“自2013年底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湖南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启动了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核心是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通过完善国资监管体制、资本带动和健全制度,提升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如何获取?丛培模介绍,湖南省国资委的做法是,指导督促企业坚持向管理要效益,继续推行精细化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今年1-8月,省属监管企业成本费用增长率低于营业收入增长率2.9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同比上升3.42个百分点。

  诚如斯言。以位列湖南监管企业方阵第一的华菱为例。“国内十大钢铁企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水平为1100吨/人,曾经华菱只能做到561吨/人。近年,通过减员增效、回归主业等一系列举措,现在华菱达到了860吨/人,未来还可以继续挖掘潜力。从整体效益来看,经过‘锻打’的湖南省属监管企业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丛培模说。

  为让企业减债降本促发展,湖南省国资委主导制定了《优化省属国有资产与债务结构实施方案》,指导督促企业采取盘活资产、重组整合、置换债务、资本运作、资产证券化等举措,有效降低资产负债率,减少有息负债和财务费用。华菱、湘电等5户监管企业与金融机构签订了降杠杆合作框架协议。今年1-8月,省属企业融资结构较上年有所改善,平均资产负债率69.2%,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丛培模说,在压缩层级减少法人单位方面,曾经有监管企业层级达到7级,“孙公司、重孙公司满天飞”,现在,经过“撤、并、转”,15户监管企业已将管理层级控制在3级以内,减少法人单位37户、非法人单位50户。

  资本布局优化与企业重组整合方面,湖南省国资委在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移交企业的基础上,整合10户企业,组建了交水建集团;整合4户企业,组建了担保集团;整合9户企业,组建了现代农业控股集团;完成了发展集团与安居投的合并整合、黄金集团与稀土集团的合并重组;正在分类整合政企政资分开移交的科研院所以及新物产、包装、国立等省属企业,分类整合监管企业分散的金融投资、房地产开发、酒店经营等业务。

  丛培模说,“今年底,省国资委一级监管企业还将减少7户,整合至30户以内。”可以预见,经过改革重组,未来的湖南省属监管企业将以明晰的发展思路,聚焦主业做自身最擅长的事。

  清理“僵尸企业”创新分类改革法成效斐然

  “扭亏为盈、节能降耗、降杠杆……”,这些字眼,见证了湖南省属监管企业走过的改革之路。曾经的低谷,也彰显着今天的省属监管企业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

  2015年4月,为落实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深化国企改革工作的部署,湖南省政府决定成立湖南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由湖南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搭建国有资产管理、处置和整合平台,服务湖南省政企、政资分开工作大局。

  “使命是崇高的,工作却是艰巨的。”时隔两年,还有国资委的老人记忆犹新:成立以来,湖南国资公司先后接受17个省直厅局移交的41户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数盈利能力弱,按照我省“僵尸企业”界定标准,将近一半为“僵尸企业”!

  如何让僵尸企业“寿终正寝”?如何让尚有余力的企业“老树开花”?这成为摆在湖南国资管理者目前的一道考题。

  “针对不同的改革议题,设置不同的处置规范,程序要依法依规,职工安置要平稳合理。”丛培模表示。

  面对严峻形势,在湖南省国资委的推动下,通过深化改革、重组盘活,采取规范管理、重组整合、处置盘活、清理退出等措施,稳步推进改革改制,湖南国资公司成功实现扭亏为盈:1至8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6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61亿元,增幅110.71%;实现利润总额1801万元。

  湖南国资公司仅是湖南省国资委依靠制度约束和激励,推行“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的分类改革法的一个样本,其主导的改革整体思路和总体方案,让企业改革改制有了路径保障和可操作方案。

  以产业联盟促发展 牵头搭建合作平台

  除了做好监管者的本职,近年来湖南省国资委还积极推动省属企业、在湘央企以及有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在产业、产品、资本、项目等多个层面,携手开拓市场,强化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业务合作,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这是新常态下,湖南省国资委主动作为,集资源配置和平台召集人双重身份于一体的表现。”一位熟稔湖南国资领域的财经界人士说。

  目前,湖南省国资委正推进长丰、湘电、金杯电缆等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华菱、中联、建工、远大住工、金杯电缆、顶立科技等组建国际化基建产业联盟;指导华菱、湘电、兵器等研发基础较好的企业集团,重点突破一批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开发价值链高端产品及设备,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

  “世界那么大,全球市场那么大,国企、湘企应该去看看,无论是‘借船出海’,还是‘造船出海’,总之要想方设法扎下根。”为此,湖南省国资委推动省属企业抱团“走出去”,建工、交水建、华菱、中联、新天地、黄金等企业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达成合作意向或签署正式协议的项目达70多个;发挥湖南“一带一路”产业发展基金的引导作用,为省属企业“走出去”提供资金支持。

  “下一步,湖南省国资委将在公益和功能性领域,重点推进两大平台建设,即改组组建金融运营投资、国有资本运营、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等资本运营平台,打造公共服务、重要基础设施投资服务平台。在竞争性领域,重点推进‘五个一批’,即转型升级钢铁、工程建设、有色、军工、酒店旅游等一批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和稀贵金属材料、现代农业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金融投资与服务、大数据产业、工程与管理咨询、研发设计等一批现代服务业,整合重组一批产业上下游及行业关联度较高的企业,有序退出一批产能过剩或没有竞争力的产业。”丛培模说。

  丛培模透露,目标就是到“十三五”末,将国有资本集中到基础性、平台性、引领性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省属一级监管企业整合至20户左右,力争1-2户企业进入世界500强,6-8户企业进入中国500强。

  向党建要生产力 联合党媒首创国企党建新模式

  在湖南省监管企业的序列中,很多都是曾经的老军工企业、军队移交地方企业,如长丰、建工集团等,党建工作一直是企业取得良性发展的保障和推动力。

  丛培模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全国和全省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湖南省国资委先后举办(或协同省委组织部举办)4期培训班,对省属企业班子成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分3期启动了“千名支部书记进党校”活动,打造了“湖南国企党建网”和“湖南国企党建APP”,在全国省级国资监管机构层面属于首创。

  “在省属企业层面,全面推行领导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即全面推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由一人担任,党员总经理兼任党委(党组)副书记。”湖南省国资委还配合湖南省委组织部,对18户省管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交流调整,启动了省属企业领导班子(党委、董事会)集中换届。

  党建工作与公司治理和生产经营要实现“两个融合”,实践中如何避免“两层皮”现象?丛培模说,湖南省国资委修订了《省属国有独资公司章程模版》《省属国有全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章程模版》,厘清党委和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其他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实现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

  “将党建工作纳入企业综合绩效考核,省国资委出台了《省属监管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全面推行企业各级党组织抓党建述职评议,围绕生产经营来创新工作载体、搭建活动平台,促进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这也是湖南监管企业党建工作的最大亮点。”丛培模说。

 

来源:红网